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超级农业强国在线阅读 - 超级农业强国 第240节

超级农业强国 第240节

    ??“你老就看着吧,‘一地两丰收’是跑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??何劲松说得没错,随着甘蔗和黄豆相继生长起来,明显可见长势极好。

    ??而且,一般人看不出来,但有几十年甘蔗种植经验的杨福堂敏锐地察觉到,甘蔗的生长速度好像比平常加快了一些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“当然长得好啰,这可是我们集团发现的最成熟的一对‘共生’作物!”面对前来桂省考察甘蔗套种长势的实验室大佬陈建章,齐政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??正如齐政所说,嘉谷在桂省推广种植的新台糖22号甘蔗良种和嘉谷实验室育成的“南早1号黄豆”优良品种,是一对“共生”的农作物。

    ??有些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表现出互相促进或抑制现象,在生物学上统称为共生现象。

    ??事实上,在农业生产中,这种“爱”与“恨”交织的现象也并不少见。

    ??譬如洋葱和胡萝卜是好友,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逐相互的害虫;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散发化学物质的莲鲜草与萝卜混种,15天就长出了大萝卜;常闹根腐病的卷心菜如与韭菜同栽一畦,病则不治自愈;但卷心菜如果与芥菜、芹菜“相处”,会两败俱伤,枯萎而死……

    ??嘉谷实验室也将这种植物相生相克的新兴科学——生物化学群落学,作为研究重点。而目前最大的成果,就是甘蔗和黄豆。

    ??这其中也有齐政的功劳。受灵阵与生物发生频率共鸣而产生作用的启发,齐政不免思考,如果两种生物在生物频率上产生共振,会有什么效果呢?

    ??经过实践证明,它们会互相呈现勃勃生机,进而产量大增!

    ??在嘉谷指导种植的甘蔗套种田内,齐政可以“感应”到,新台糖22号甘蔗和“南早1号”黄豆之间,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振波频,促使其体内蕴含的生机愈加旺盛。

    ??“相生相益,少投入,多收获,这简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!”看到大规模试验初见成效,陈建章也不由得激动起来。

    ??齐政也挺兴奋,某种程度上,这两种作物形成“共鸣双生”后,达到了“青竹百灵阵”的相当一部分功效——按照这个方向摸索,除了那些改天换地的超自然灵阵外,其他灵阵可以在相当一定程度上被替代。

    ??陈建章说得一点都没错,这对齐政来说,也是打开了一个新天地。

    ??更有优势的是,科学家们只能摸索研究,但齐政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向培育啊!

    ??“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!”研究愈深入,陈建章对大自然也就愈加敬畏。

    ??反而是心里有数的齐政,一脸淡定。

    ??另一边的老蔗农杨福堂就没想那么多了,他只知道,眼看着甘蔗和黄豆都越长越好,甚至甘蔗还没裤腰高,黄豆就能帮他挣到不少钱,简直要将其当“金豆子”一样伺候了。

    ??跟着嘉谷混,有钱途啊!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第422章 新时代的农民接班人

    ??老蔗农杨福堂不但打定主意自己跟着嘉谷混,还将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叫了回来。

    ??“爸,你没开玩笑吧?让我回来种田?”杨旭勇一脸惊愕。

    ??桂省乡间,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一样,同样是人口外流严重。

    ??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,把甘蔗的日常管理交给老人,只是可能会在榨季期间回家帮忙砍甘蔗、种甘蔗。

    ??像杨旭勇这样的年轻人,与其说他热衷于外出打工,不如说他是在对甘蔗种植和外出打工之间的收益评估中选择了后者。毕竟,相对于种甘蔗,打工的收入更高更稳定。

    ??简单算了一笔账,因为甘蔗生产还基本上停留在“刀耕火种”时代,最大的支出在于人工成本,砍蔗加上种植、田间管理用工,每亩地人工投入要折600多元,再扣除600元的物质投入,每亩甘蔗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七八百元——不如外出打工几天赚得多。

    ??杨福堂会不知道吗?

    ??他知道!哪怕甘蔗收购价格上来了,单纯种甘蔗的收益,跟打工相比也未必有优势。

    ??但他更清楚,现在农村种甘蔗的大多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,80后根本不会种甘蔗,十年后如果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没明显提升,糖料产业将面临人工成本大幅飙升的困境。

    ??正是因为如此,他才把儿子叫回来。

    ??“你知道个屁!我让你回来,是去报名参加嘉谷公司的农业培训!”

    ??杨旭勇翻了个白眼:“农业培训?不还是种田?”

    ??杨福堂一瞪眼:“说什么废话,你去不去?”

    ??“哎哎,去,我去还不行吗?”老头子生气了,杨旭勇不敢捋虎须。

    ??再说了,不就是培训吗?且看能培训出什么花来。

    ??杨福堂自然看出儿子的口服心不服,但没有多解释——他可是了解到,嘉谷公司内像何劲松这样的一线员工,每个月的工资加上补助,比大城市所谓的白领收入还要高。

    ??儿子如果能通过培训加入嘉谷,那可比打工有出息多了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杨旭勇报名才知道,嘉谷的培训也是要通过考核才能参加的;但是,一旦通过了培训,就能成为嘉谷的正式员工,而且待遇极好。

    ??最关键是,这农业培训,真的不是一般的种田。

    ??其中最瞩目的,就是大型甘蔗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培训。

    ??他“虎躯一震”,开大车啊,这个他喜欢。

    ??桂省的甘蔗收割多是人工,哪怕是购买农机,也基本是小型收割机,采取半机械化半人力进行收割作业。

    ??就拿自家来说,为了节省人工成本,他每年也要收割甘蔗,那简直是苦不堪言——靠手砍,靠肩扛,把甘蔗从根部砍倒,除掉蔗叶、尾梢,扎成一捆一捆的,每捆大概七八十公斤。每个蔗农就这样一捆一捆地扛着甘蔗,在蔗林里穿梭,再把甘蔗从肩上卸到车上,一天要砍一吨的甘蔗……

    ??每年的甘蔗收获季,大家都要脱一层皮。

    ??嘉谷有大机器好啊,起码一把年纪的老头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杨旭勇如愿地通过了考核筛选,得到了嘉谷培训的机会。

    ??他和一群学员站在崭新的大型甘蔗收割机面前,目眩神迷。

    ??这种“大家伙”,动辄几十万,再加上配套的一些其他设备,如运输车、技术支持、后期设备维护等,大概需要百万元以上,哪怕国家给予收割机购置补贴,也是普通农民难以承受的。

    ??齐政看着这些对大型机器一脸痴迷表情的学员,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??能通过考核的学员,不是“老司机”也肯定有“老司机”的基因,对这种“大家伙”最没有抵抗力了。

    ??这是约翰迪尔的切段式甘蔗收获机!

    ??约翰迪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收获机械制造商,从去年开始探索研发适合国内市场的甘蔗收获机。

    ??嘉谷糖业通过与其合作,从运输环节入手,设计开发专用运蔗车,并对糖厂装卸平台、压榨输蔗槽、撕解机等实施技术改造,实现种、收、运、产的有效衔接——莫得办法,国内尚没有能制造大型甘蔗收获机的厂家,只能依仗外企。

    ??有了机器,还需要操纵机器的工人。而眼前这些至少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员,就是后备种子。

    ??齐政面对他们,含笑道:“各位好,我是嘉谷集团的董事长齐政,欢迎大家参加嘉谷糖业的培训。”

    ??齐政顿了一下,学员们的眼光都被吸引过来,道:“在我们嘉谷集团,一线员工是基石。所以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技术岗位等级和升迁体系,等级越高,每年的薪酬和奖励就越丰厚。只要肯努力,一线成才不是梦想。希望大家能在培训中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,也希望培训后能和大家一起工作。”

    ??哗啦啦的掌声,带着渴望和憧憬,热切地响了起来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培训开始后,杨旭勇发现,自己等人要学的,可不单单是驾驶机械进行耕种收作业。

    ??他们除了学习操纵机械,还要结合生产经营的项目,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、病虫害统防统治、农产品市场营销等产前、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的学习。

    ??杨旭勇有些懵,开个收割机而已,需要学习这么多吗?

    ??也难怪对文化程度有要求了,这么多的知识,没有点文化底子,学习的难度还真的相当大。

    ??不过,除了底子薄、意志也薄的一些人退缩,更多人是咬牙坚持学习。

    ??培训后同样要经过考核,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成为嘉谷的正式员工——他们都知道了,嘉谷的一线专业工人,分为初、中、高3个级别,全部倍于市场平均薪酬;而且在公司盈利超过资产5%到7%的情况下,还可以获得分红。

    ??简而言之,学得越好,评级越高,得到的回报也越丰厚。

    ??这对于他们这些出身农门的人来说,可谓是天大的机遇了。

    ??而且,嘉谷的培训也不是一昧的课本教育,更多是与实际操作结合:跟着约翰迪尔的技师学习收割机的操作和简单维修;跟着嘉谷农资的技术指导团队到蔗田间“实习”;跟着从澳洲等国回来的员工图文并茂地体验别人先进的成果……

    ??杨旭勇隐有所感,嘉谷这是要将他们培育成农业“多面手”?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杨旭勇猜得没错,他们的培训正是嘉谷体系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”的其中一环。

    ??如今的时代,“农二代”绝大部分选择“跳农门”,呈现“70后”不想种地、“80后”不会种地、“90后”不谈种地的尴尬局面。

    ??在这种情况下,嘉谷体系的内部整合继续深化,最直接的表现是一线技术工人的比例持续增加。减少的管理人员,要么下到基层去工作,要么到培训基地去,若有不愿意的,只能自请离开。

    ??与此同时,嘉谷一方面鼓励一线工人加强学习,提升水平;另一方面,着力建设嘉谷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,培育新时代的农民接班人。

    ??“哪怕他们离开了嘉谷,也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军人和推动农业抱团发展的带头人!而一家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时代农民接班人的企业,谁人能挡?”齐政曾在集团高层内部霸气地说道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第423章 如何战胜他们

    ??嘉谷在桂省因地制宜地推广蔗豆间种技术,大规模培养“新型蔗农”的举动,慢慢地引来了政府的侧目。

    ??引进嘉谷,原意就是为了探索糖料产业的发展新路径。

    ??如今眼看着动作频频,不但是当地政府,连竞争对手都好奇嘉谷的成效。

    ??于是,在得到嘉谷的同意后,桂省糖协组织了一批专家和业内人士,实地考察嘉谷糖业的制糖产业链。

    ??国粮屯河和光明糖业两家的负责人都加入了队伍中,希望借此一窥嘉谷糖业的实力。

    ??没有甘蔗原料,糖厂什么都不是。因此第一个目标当然是甘蔗田。

    ??其实,无论是队伍里的专家,还是其他业内人士,对甘蔗套种模式都谈不上陌生,他们唯一感兴趣的,就是甘蔗和大豆的产量。

    ??虽然还没到成熟期,但单看甘蔗和大豆葱郁的长势,就让人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了。

    ??队伍里有人就直接问嘉谷农资的技术人员何劲松了:“看这长势,大豆预测产量有多少?”

    ??何劲松平静道:“大概是平均亩产干黄豆200公斤吧。”

    ??“真的?”马上有专家惊呼问道。

    ??按照他们的经验,大豆和甘蔗套种,最高亩产不会超过150公斤。嘉谷这个产量如果落实,那绝对是本省套作大豆高产的典型了。

    ??国粮屯河和光明糖业两家的负责人对视一眼,心里默默算了起来,按当地的干黄豆市场价格,那就是说,嘉谷套种了黄豆的蔗田每亩可增收600元左右,这都赶得上一亩甘蔗的收益了,但这只需短短三个月。

    ??这对于蔗农来说,吸引力不可谓不大——看看旁边笑开了花的老蔗农杨福堂就知道了。